当前位置:

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北京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4-11-11 17:13 浏览: 次 责任编辑:小编

  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高度提炼了“诗意中国”作为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将文明交流划分为感性■◆、理性和诗性三个层次◆★■★。他指出,虽然中国古代阐释传统与西方诠释学存在文化异质性,但发掘古典智慧并找准其与现代问题的契合点,对于化解当今国际冲突、推动文明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方向将引领我们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文明新境界。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表示■◆■■★★,文明的多样性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形态■★■,文明互鉴则是文明发展的动力。汤因比的多样文明论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为理解世界文明演化提供了重要视角。如今,中国式的现代化成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它既体现人类共同价值,又坚守中华民族文化底色■◆◆★★◆,是社会主义文明的新发展,也是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追求。

  开幕式上,世界汉学中心主任、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徐宝锋教授介绍了世界首份《世界汉学发展报告》,对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的汉学建设成果进行了分析。

  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本次大会■■。世界汉学中心中拉文明对话中心主任、厄瓜多尔前交通部长孙海诚对记者表示★★■◆★★,世界汉学家大会对于促进文化交流,把中国故事向世界讲述至关重要,值得称赞。他希望“这样的大会,不只在中国举办,也去世界各地举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许明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汉学家是我国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着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效果。他们也是我国汉学、翻译学、区域国别等学科建设的生力军★◆◆■■。世界汉学家大会的召开将有效促进中华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多语言翻译与国际传播■■◆★■◆,进一步增进我国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融与民心相通,增强中华文化和中国故事的世界影响力◆◆。★★★■◆”

  (文/赵国钰 苏佳维)“相互学习是文明交流的核心,汉学家在促进世界对中国文明的理解与欣赏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华文明以其精彩、神奇与美丽■■★■★■,为全球文明多样性贡献了宝贵财富。”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10月30日在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北京论坛开幕式的视频致辞中说道★★◆■◆。

  索尔海姆表示,世界上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协作来解决■★★◆■,而对话与协作的首要原则就是相互尊重与相互学习。因此尽管各国追求现代化,但这并非意味着西方化,而是以各自独特的文化为基础探寻社会向前发展的路径★◆★■★◆。中国作为伟大智慧★★、历史和传统的载体★■◆◆★★,对全球文明对话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次大会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承办★◆★◆,践行“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的科学理念,以中华文化为筑路基石铺就文明交流进步之路■■,以汉学家为文明使者传递美美与共的崇高追求。

  在主旨演讲环节,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汉学系荣休教授何莫邪以经典文献翻译为例,指出对于中国经典文献的理解★■◆■★◆,不应受限于地域或身份,应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而应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既然“翻译应深入挖掘其哲学内涵■◆◆★◆,而非仅作字面翻译”,那么真正的对话应超越文化和语言的界限,实现东西方视角的交融■★。

  大会主题是“读懂中华文明,携手推进世界现代化事业”。来自世界40余国的近百位汉学家齐聚一堂★◆,17位中外专家就“国学与汉学”“汉学与翻译◆◆★■★◆”◆◆■“汉学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专题讨论,五个学术分论坛相继展开◆★■,近百位中外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展望世界汉学未来发展的学术思潮,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成功道路与中国发展经验的世界意义★■。